荷蘭主管的三大優點

今天想要談談我實習的主管

我的 team 裡只有我和三個 manager,我一開始非常意外,本來預期還可以有其他 Junior 的同事一起做事聊天,所以一開始加入時是有點失望的。

三個 manager,一個在瑞士、一個在倫敦,只有我的 Line manager 跟我一樣 based in 荷蘭。但在我上工兩星期後,他才從放假回來,所以我算是上工第 13 天才正式與他共事。

雖然目前為止只和他共事了三天,我覺得我非常喜歡他。他擁有許多很棒的特質,不只是我想學習的,也是我認為理想主管需要具備的。

一、擅長溝通

短短三天,他有需要我幫忙的事情,都會立刻跟我來個 meeting call,不只是把我要做的事情說清楚,還會跟我分享來龍去脈,讓我能夠立刻抓到事情是卡在哪裡、哪裡他需要我的協助。在這過程中,作為下屬的我能夠一下就掌握事情的全貌,不需要後續來回對焦就能與主管的認知對齊。此外,雖然目前我與他都是線上開會,但不知怎麼地,他很擅長創造一個舒服的溝通環境,有如一個「安全網」,讓我可以放心詢問他任何事。我覺得這件事對我來說很重要,可以減少很多自我懷疑的內耗,也能減少許多對於主管的恐懼…。

(我的某一份工作主管並不是非常好,讓我產生很多對主管的陰影,這也是這份實習我想好好克服的部分。)

二、透明

在我的職涯旅途中,我漸漸意識到「透明」對我來說十分重要。所謂的透明指的是什麼呢?對我來說是,主管對下屬不欺騙、不隱瞞,互相信任,才能達到彼此站在同一陣線的感覺,對我來說也才真正有種「我為你努力是值得的」。

現在的主管讓我有這種感覺,是因為他在跟我視訊開會時,當需要跟我分享某件事的進展,他會直接投影給我看 stakeholders 傳給他 email 或 Teams message,讓我也擁有「知道的權利」,這是我在之前的工作經驗中很少感受過的。

又例如,當他在執行的某件 task 跟我也有關的時候,他也會主動與我分享他目前的進度,告訴我大約什麼時候能夠完成,需要我接下來的協助。

當主管對待下屬如此透明,下屬也會知道我什麼都可以與主管分享,不用害怕被責怪、謾罵。這種透明、互信是雙向的,主管與下屬的關係會更加緊密,團隊向心力也會提升。

三、會給 credit

我的主管剛放假回來有一堆工作等著他完成,其中一件便是團隊內部的電子報。這件事情本來是前一個實習生在處理,上一任實習生有稍微跟我分享電子報的進度,但我並沒有涉入太多。而主管的目標是在兩天內把電子報寄出去。因此這兩天,我便瘋狂與代理商來回溝通設計的細節,那個頻繁程度如果我是代理商,肯定在背後瘋狂咒罵客戶…。幸好,昨天晚上電子報也順利上線了,主管也花了下班的時間將電子報寄出,完成後,他傳訊息給我,說明他已經將電子報寄出、寄給多少人,Thanks for all your help!!

看到後,老實說我先是驚訝,為他貼上「會給 credit 」的主管貼紙。過了一下,才意識到,我好像很少收到主管的感謝。

實習目前上工三週,第一次在跨國大品牌端工作,有很多發現與心得,期待自己能穩定多產,把這些事情都記錄下來。

在實習與反思的過程中,我意識到過去的主管運都不太好…,尤其是第二份工作讓我不小心養成了非常不好的 mindset,導致我後來很害怕與人溝通,特別是向上管理,而這也是我在這份實習想好好學習的部分。過去的工作經驗,有機會的話我也想要記錄下來,也能當作對於自我的成長紀錄吧!


探索更多來自 Liz's Journey 的內容

訂閱後便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