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再見與新生活之間

在準備搬家前,我陸陸續續整理比較搬不走、或是不常用的東西,想上網賣個好價錢。在跟別人面交的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即將要離開這個房間了。

在這個房間度過了好多吵雜的夜晚、剛來荷蘭的自我懷疑、面試前的焦慮,到現在似乎漸漸習慣荷蘭的生活。面交東西給台灣人時,好喜歡他們也會淺淺的問上一句:你要搬去哪裡?還是你要回台灣呢?那時的我還在找房,他們也都投以關心的眼神,「荷蘭房子真的難找」,儘管不知道對方姓名、儘管第一次見面,但是那個瞬間我懂你你懂我,我們都同處在荷蘭,所以我們都瞭解彼此的痛苦。

覺得生活還是要有一些界線,之前住的宿舍,室友都是同 program 的同學,全處在那種要熟不熟的狀態,加上隔音很差、他們很吵,即使我待在房間裡也會一直被他們的聲音給干擾,就算我的房間空間很大,但還是覺得沒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

現在住的地方,室友是原本不認識的女孩,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地方,即使在公共空間遇到,也只要淺淺地打聲招呼、開啟 small talk,聊得來再多聊幾句,不用太了解彼此,維持著剛剛好的距離,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打包、清空、整理,生活在荷一年,日常用品如無性生殖般增生。叫了計程車,謝謝室友幫我把所有行李扛上車,然後我獨自一人前往新住處。

新住處位於鹿特丹旁的一個小鎮,離 Rotterdam Alexander 也很近。安頓好行李,下午我到附近走走,確認超市與各大生活用品店的位置,Kruidvat、Jumbo、Albert Heijn、Action,這裡的東方行比較小但很溫馨、這裡的 Action 好大而且比較有質感、這裡亞洲人感覺比烏特多好多。

那天剛好去阿姆斯特丹參加一個 Master 好友的 house warming party,在派對上見到了許多以前的同學,也新認識了很多在荷蘭的台灣人。或許因為先喝了些 Sangria,我變得健談,能夠很自然的與第一次見面的人侃侃而談。

新朋友有些人在荷蘭待了很久,在荷蘭擁有一份以上的工作經驗;有人拿伴侶簽,跟著另一半來這裡找工作;有人大學就來荷蘭讀,在這待了九年,最近剛買了房子。大家幾乎都住過兩個以上的地方,鹿特丹、烏特、阿姆斯特丹、Eindhoven、Delft。彼此過去的經歷都不全然相同,但似乎都能從中找到可以繼續深聊的共同點,各自分享感想。在荷蘭待了一年,我也成為對於荷蘭有著自己觀點的人了。體察到自己這樣的改變,也非常有趣。

以往與好友都還待在烏特時,每場派對都可以待到午夜,再姍姍騎腳踏車回家。這次是第一次在派對結束後不是騎腳踏車回家,而是頻頻確認火車時刻表,各自回到居住的城市。我們的確各奔東西了。一年過得好快。

最近也認識了一些剛到荷蘭的朋友,即將展開他們在荷蘭的新生活。看著他們就像看到去年的自己,對一切感到新奇,期待中帶點焦慮。

其實,在荷即將一年,我的心中仍有著許多還沒找到答案的問題,像是為什麼我會這麼喜歡阿姆斯特丹?荷蘭對我的意義?我會在這裡待到什麼時候?我到底想在荷蘭追求什麼?當然我並不急著找到答案,甚至很多問題都沒有答案,我會繼續跟著生命的 flow,慢慢品嚐與探索。

好喜歡前幾天在 Instagram 上看到的短片,三言兩語道盡了他鄉遊子的心聲:

The day you start living in another country
you're no longer a tourist or a traveler
but you're not a native either
you become something in between
your old life and your new one
and it doesn't matter how long you go for
or if you come back
you'll always be part of the collective
who've lived this unique experience
and know all too well the feeling of belonging
and not really belonging
of living within the in between
knowing that both feeling homesick and at home
comfort and the unknown can exist at the same time

/

我現在似乎也在這樣的 in between,comfort and the unknown,feeling homesick and at home。剛搬到新城市,對一切感到好奇,卻又要跟以前的朋友說再見,而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才會再見。旅居他鄉總是充滿變數,朋友們來來去去,但生活與彼此間的緣分卻也因此似乎更顯迷人哪。


探索更多來自 Liz's Journey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