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生活之必需:一台腳踏車

在荷蘭,遇到朋友時的打招呼語不是說「你吃飽了嗎?」而是「Did you ride your bike here?」

與腳踏車算是有緣,大學就讀於腹地大的校園、在校總區移動也以腳踏車代步;來到烏特,抵達後第一週就在二手腳踏車店買下我在荷蘭的第一台腳踏車。

其實在荷蘭買腳踏車並不是容易的事。怎麼說呢?荷蘭人普遍高大,符合亞洲女孩身高的腳踏車很少;有手煞車的腳踏車更難找,因為荷蘭大多都是腳煞,使得找到適合自己的腳踏車難上加難。幸好,在尋覓多家二手車店後,我找到一台灰白相間、有手煞車的淑女車,120歐,不算便宜,但為了早日獲得移動自由,我還是願意收購。

荷蘭對於熱愛騎腳踏車的人可說是天堂,腳踏車道規劃完善、號誌清楚,只需要搞清楚哪個是腳踏車道:磚紅色的路,上頭通常畫有腳踏車 icon,沿著騎,不像台北街頭會斷,實實在在地延伸,只有在些許路口轉彎時,需要仔細看一下地面的腳踏車道彎去哪裡就好。

幾乎每條路都有腳踏車道,路面標示非常清楚。
烏特市區馬路上騎超快的腳特車騎士,每次過馬路都要很小心。
荷蘭各地都有腳踏車專用道

荷蘭對腳踏車的重視不只如此,大多數路口還設有腳踏車專屬號誌,畢竟這裡的腳踏車騎士比車子和行人還多,通常綠燈也是腳踏車先行。我在柏林短暫居住時也有騎幾次腳踏車,比較之下即可感受到在荷蘭騎腳踏車有多麼安心。荷蘭的路口不會畫停車格,使得腳踏車騎士通過路口時因被車子擋住死角而看不到巷弄出來的來車。

也因此,荷蘭擁有各式各樣的腳踏車。最常見的一種特別腳踏車是 Cargo bikes,前方有個大大的籃子,許多父母會騎這種腳踏車載小孩上下學,有時候還會看到籃子裡不只有小孩還有小狗。另一種很神奇的腳踏車則不是用腳踩,而是用手甩繩子來驅動的腳踏車。觀察路上各種腳踏車,可說是來荷蘭後的一大樂事之一。

前面是大大籃子的腳踏車

有趣的是,來到 Utrecht 後,我們也開始習慣以腳踏車為主體思考距離。例如與同學討論租屋地點時,問「租屋處離 Centraal(中央車站)近嗎?」同學會回答「還蠻近的,騎車 15 分鐘。」騎車的確是日常,我上週五時甚至來回騎了兩小時,為的是和朋友到遠方的湖邊烤肉。荷蘭的生活,絕對少不了腳踏車。即使是下雨天,仍會看到荷蘭人穿著防水外套或雨衣騎著腳踏車奔馳,毫不畏懼。我和朋友笑說,秋冬下雨騎腳踏車像是來荷蘭的期中考,通過代表你適應了這裡的生活(延伸閱讀:荷蘭秋日 —— 學會在雨中騎腳踏車)。

另一個期中考是騎車到市中心時,練習把腳踏車停到上層的停車格。其實台大也有類似的設計來容納過多的腳踏車,必須先把上層的腳踏車架往外拉後,運用身體的力氣將車架往斜下方拉到地面,把腳踏車搬上去車架後,再往上推回上層。其實並不難,但需要出一點力。現在的我,當下層的腳踏車位都被停滿時,也很習慣一鼓作氣拉下腳踏車架,把腳踏車停上去。通常也會邊搬腳踏車邊感到驕傲,just live like Dutch。

假日天氣好時,我也喜歡騎車出門晃晃,去遠方的公園、或是珍藏在 Google Map 上的咖啡廳。我喜歡騎腳踏車時微風從身邊吹拂而過,也喜歡抬頭就能看到藍藍的天,雙手握著龍頭,彷彿掌控一切,彷彿我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人。即使騎得比當地人慢、常被後方的騎士超越,也不減我愉悅的心。轉彎時,我更是充滿自信舉起手來提醒後方的人,再次 live like Dutch。這次搬家,我也千里迢迢從 Utrecht 把腳踏車小灰搬來鹿特丹新家,還為它買了一張單獨的車票,跟著其他荷蘭乘客把腳踏車扛上車,過著百分百荷蘭生活。

若你也打算長居荷蘭,先購入一台喜愛的腳踏車吧。生活在荷蘭,什麼都不是必需,但腳踏車是。


探索更多來自 Liz's Journey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