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 Goodbye to My 26…

「26 歲,大落大起,曾經卡在低谷裡的靈魂爬上岸後長成盛開的花朵。

終於用喜歡的樣子好好的活在世界上,找到熱衷的興趣、養成持續寫作的習慣、成為喜愛運動的女子。」

26 前半年,花了大把力氣重建自己後,我在備忘錄寫下那樣的文字,沒想到來到荷蘭後,80% 的時間仍繼續在自我懷疑,不小心又把自己打得粉身碎骨。

而 26 的尾巴也不算過得特別糟,但是焦慮與享受當下總是同時依存。來到遠方的國度獨自生活,日子裡有英文、有同學、獨自下廚、同時學習安放孤獨的心靈,有許多新體驗、但有更多的是嘗試與靈魂對話,讓她安心、給她勇氣。

我常下意識覺得自己不夠好,無論是課業、外表、人際關係,已經搞不清楚到底是先對自己的自尊低落,才一直向外看向他人的成就,還是先給予他人肯定進而批判自己。

一次一次的告訴自己,你做得很好,你已經夠努力了,但又常因爲一些小事而懷疑自己。成為了一個週期性的循環。

有趣的是,在 26 27 交錯之際,相同的訊息一直出現在眼前,彷彿整個宇宙都在跟我傳達同一件事。爾後,在 26 歲生日當天與男友深聊、把內心話都講出之後,我大爆哭一場,似乎就想通了很多事…。

1. 你要的是「看起來」很厲害,還是真的想要變厲害?

這是從涵寶寶 IG 看到的,看到的瞬間我有種完全被打醒的感覺。出國來到新的交友圈,我開始很在意自己的「外表」,是不是看起來很 cool?是不是很會穿搭?是不是很漂亮?是不是很健談?有沒有交到很多朋友?小組討論時是不是不會看起來很像一個白痴?連 instagram 的 story 也再三斟酌該發什麼?在意的事情數也數不清。

當然,會在意是好事,但當你過度在意時,你其實一直把自己跟別人比較。當在社交場合看到別人都聊得很開心時,會更覺得話少的自己很爛;假日窩在房間享受一個人時光的同時,卻也覺得 IG 裡與其他人 hangout 的同學看起來更開心…。而上學期與有著過多直接又不善傾聽荷蘭人的 study group 合作,更是帶給我滿滿的壓力與焦慮,導致我想追求「看起來」很厲害的心情越來越明顯,因為我在組內總是太安靜,我真的不想 look like a fool 嗚嗚。

有了這樣的想法後,在生活上帶給我許多副作用。例如我很想趕快學會荷蘭文的原因只是想讓其他同學「刮目相看」;又或者為了擁有更好看的穿搭,買了其實不合適自己的服飾然後後悔不已;最恐怖的則是永遠處於過於焦慮的狀態,心裡的安全感沒有被滿足,導致我以「吃更多東西」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涵寶寶這段話完全、直接點醒我根本的問題,同時這學期開始我終於不需要被迫學習我不喜歡的基礎學科,而是能夠學我擁有高度興趣的 Business Analytics 相關科目,讓我終於領悟到「真的變厲害比看起來很厲害」更加重要。

當你努力將焦點擺回自己身上後,就不會在社交場合過度關注別人,而是單純享受與他人對話、交換想法的過程;努力不要向外比較,即能為自己帶來多一點自信,同時也能在使用英文與別人交談時更放鬆,就能將英文講得更流利、更不會去批判自己。

2. 其實不用活得這麼認真也可以

會意識到這件事起初是朋友 K 給我(同時也是給她自己)的忠告,她說感覺我跟她有點像,「有時候太認真」,新的一年一起學放鬆、遊戲人間。出國後我也發現,如果自己是 85% 認真、周圍很多同學可能只有 40% 認真。認真固然好,但認真看待每件事也意味著你給自己有「過多」的要求,永遠希望自己表現更好,最後只會帶給自己滿滿的壓力與焦慮。

看了銘進「我出去一下」帳號的這篇文章,也讓我察覺到我的心底也時常會出現「假想的觀眾」,永遠愛跳出來 judge 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而這點與上一點其實也有所關聯,因為這位假想的觀眾最常評論的也是我最缺乏自信的那塊:「你剛剛太安靜了啦!怎麼不講多一點話!」上學期最低潮的時光時,我也經常耍笨問跟我比較親近的朋友「我會不會太安靜嗚嗚、大家是不是不喜歡我」

很多時候,你真的真的已經夠努力了,那就夠了啊。

3. 人生就是有高低起伏,just following the flow!

在與另一位好友 W 聊新年期許後,我跟她說即使長這麼大了,我依然在自我摸索的過程。她跟我分享她的主管說,這跟歲數沒關係,每個時期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只是面向不同,會是一輩子的課題。

就像回想去年這個時候,我正經歷人生最低潮的時光,我覺得這是 the worst time in my life,但成長後的自己回頭看,那就是人生高低起伏的低谷而已。或許是我太過習慣台灣升學體制中只要追求成績的心態,才會在出社會兩三年後,一次又一次被人生路上的石頭絆倒。

而我想,很大一部分是,我還沒有從成長過程中所無意間習得,原本直線式的思考模式中掙脫出來。
在工作上,體系要求我們在時間內拿出最好的產值,分等論級;在求學的路程中,我們得透過繳出一張又一張的成績單,透過數字證明:「你並不比別人差。」

人生就如心電圖,本就有高低起伏,就像是宇宙人〈藍色的你〉開頭唱道

Ups and downs and ups in my life
It comes and goes in waves that go by

要永遠記得 ups 後會有 downs 但也永遠會有 ups。Life is dynamic,該學習的是「放下那些你無法控制的、掌控你能控制的部分」,just following the flow than you can enjoy your life!

但我正在成為自己的路上,沒有人可以,也沒有人正在逼我。除了我自己。
有難過、有嫉妒、有自責、有愛、也有恨,這些都是途中所經歷的真實風景,我不需要假裝沒事,也不需要否定它們。
唯一需要的是,快樂也好,傷心也好,繼續練習告訴自己,「這樣沒關係的。」

當我想通這個觀點後,我非常喜歡它代表的意義,有一種我終於看透 the essence of life 的感覺,你會一直遇到新的挑戰與課題,但別擔心,你也會一直學到新東西,即使一次又一次跌倒,但也會一次又一次再站起來的。更多時候,你感覺到自己過得不太好的時候,一定也是自己正在成長的時候:)

(兩塊灰底字同樣來自於〈我出去一下〉

當我翻開 2022 年的手帳,我才發現 3 月(剛走出人生大低谷)的我才在裡面寫了好多與以上三點相關的句子,代表我從頭到尾都被一樣主題的文字給觸動,也代表這確實是我人生的課題:「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不要活出給別人交代的人生,而該為自己而活。」

最後,用我最近看到最喜歡的兩篇文章收尾。

第一篇是碰巧在生日當天看到任明信寫的文章,其中最觸動我的是

「你是無限,且美好的。像一片草原,一棵雪松;一朵百合,或一株芒草。自在地屹立在世上,從來都無須向誰證明。

生命本是禮物,要你盡情探望世界遼闊。希望你永遠都不要忘了。」

對啊,你到底要向誰證明?你到底要活給誰看?你已經足夠珍貴、且美好,希望你永遠不要忘了。

金東奕〈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事〉

與其當一位一直很開朗的人
可以好好地愛著自己不開朗的那一面反而更重要。

與其擁有遠大的夢想
不如意識
今日的滿足是從何而來

比起到很多地方旅行、努力找出更棒的景點
不如記得現在身邊的人們究竟有哪些優點

與其想太多去預防還沒出現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
能夠一直注意到發生在身邊的好事。

與其讓眾人跟你聯絡
有沒有誰
可以讓你漫無目的地輕鬆聯絡?

與其擁有戀人
與其擁有可以依靠的人
不如讓自己成為
即使無人能依靠也滿足自己的人
也知道心靈有空缺時
如何填補自己的人

你做些什麼並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
你現在是否在尋找能夠長久做下去的事
以及是否為了找出這些事
付出實際的努力

對你來說最重要的
不是擔心了也無法改變的事
而是那些
因為你的專注而得以改變的事情

/

不過,其實當我深陷在低潮時,什麼雞湯文章都看不進去啊哈哈哈。當我下次又不小心深陷情緒風暴時,只求能給更理性的分辨困境的本質,然後給予自己足夠的擁抱與鼓勵,更快爬出來。

而我也會繼續努力,把自己餵養的充滿自信,擁有強大的力量來面對外在的世界,自在、平靜(不過度用力)地活著。

Goodbye my 26. Hi 27 me!


探索更多來自 Liz's Journey 的內容

訂閱後便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