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城市落地生根

在柏林生活一個月後,終於抵達 Utrecht 這座心心念念的城市。

烏特勒支是荷蘭的第四大城,以米飛兔與運河聞名,擁有許多自中世紀後留下的古建築,是座非常古老的城市。我抵達的 2022 年,剛好也是烏特勒支建城的 900 年,有著一系列的慶祝活動。而從柏林來到烏特的我,真的覺得這座城市可以用「可愛」來形容!比柏林可愛、乾淨、有設計感 100 倍 😂 只是物價也貴好多 QQ

荷蘭的市容覺得跟英國給我的感覺很像,古典的房子、充滿設計感的小店!

熱愛騎腳踏的荷蘭人們

與劉先生邊討論邊分析,可能是德國人比較不重視美感,或是那裡有著更多自土耳其等地的移民,商店皆比較重視實用與實惠,美感是其次。因此在德國隨處可見俗又大碗的土超、便宜的 Woolworth、咖啡廳也以連鎖店居多;荷蘭則是到處都有可愛的雜貨店,烏特的咖啡廳也以獨立咖啡廳為主,每家咖啡廳都有舒服的內用位子與細緻的裝潢,滿像台灣文青咖啡廳的感覺,喜歡泡咖啡廳的人來荷蘭真的會覺得很幸福!

此外,我們也發現荷蘭人比德國人友善很多!每次去火車站找 OV service 櫃檯的阿姨阿伯幫忙加值時,他們都滿面笑容。前天去 AH 超市努力用 google 翻譯尋找砂糖時,有位荷蘭帥哥主動關心我們在找什麼 😭 在荷蘭買東西比在德國壓力少很多XD 因為你知道就算你不會講荷蘭文,店員或其他民眾也很願意用英文幫助你。

在一座城市落地深根

在 preparation courses 開始之前,生活不是在「購買家當」就是在「跑各種流程」。由於我的宿舍離市中心比較遠,想要買齊所以生活用品與家當並不是容易的事。除了生活必需品(衛生紙、沐浴乳、肥皂、吹風機等),還要買不是必需但沒有會很麻煩的(垃圾袋、曬衣架、電風扇),以及顧好五臟六腑的用具們(鍋子、鏟子、碗盤、各式各樣的亞超調味料)。

同時,要跑大地那樣,完成領取 VVR(換居留證)、register(拿到 BSN number)、開戶等。來到烏特第二天,我就要獨自搭火車去距離烏特半小時火車的 Den Bosch 領 VVR,在火車的一路上並不是特別順遂,我的心跳就像喝了咖啡那樣的撲通撲通,我知道我很焦慮,害怕文件沒帶齊、害怕待會櫃檯人員說的英文我聽不懂…。幸好,最後非常順利的領到我的 VVR!獲得了一點點小成就感,心情也沒那麼焦慮了(吧)

在柏林與劉先生的其他留學朋友聊天時有種很深的感觸:

比起使用「留學」如此盛大的字眼,我覺得出國讀書更像一場「生活實驗」,把自己丟在異地,然後努力重組生活。建立屬於自己的交友圈、超市購物地圖、在亞超買沒看過牌子的調味料煮出一道到能溫飽肚子與心靈的料理。

從頭來過、不斷地 trial and error,跌跌撞撞打造在異地的 comfort zone。

就放膽去說吧

我住的宿舍是荷蘭常見的 SSH 私辦宿舍,我擁有一間約 6 坪的超大房間,但是必須與其他室友一起共用廚房、廁所與衛浴。而目前的最大挑戰是,已知七個室友中有四個是印度人 🤭 除了生活習慣非常不同之外,這幾天相處下來,覺得印度人普遍講話都很直接。所以我現在給自己的課題就是:講話不要怕冒犯別人!想說什麼就說、需要爭取的也勇敢爭取,雖然很難,但這樣也能活得比較自在吧。

雖然還是會在與外國人談話之間受挫,聽不懂他在說什麼的時候、他聽不懂我的回答的時候。但劉先生跟我說,一切都是必經的過程,需要一次次的嘗試,多做幾次你也會漸漸熟悉的。

有很多關卡要破、有很多學費要繳,都是生活的寶藏呀。

我還是由衷的感謝父母提供我資源,讓我得以在青春年華在國外生活與學習。感謝宇宙讓我能來到夢想的學校與國家。昨天在阿姆斯特丹的街頭晃晃時,突然有種想哭的衝動。謝謝自己過去的努力,讓我真的可以在荷蘭展開新生活,走了好遠也走到了這裡 💖

未來一定還是有很多難過與焦慮的時刻,等著你要面對,但要記得,你很棒,接納一切,在低谷裡也要記得呼吸,記得有很多愛你的人陪在左右,而且千萬要記得低谷也是成長的養分。

阿姆是最美的那種

欣賞一下阿姆的街景,有運河、可愛房子、好天氣的阿姆斯特丹誰能不愛呢!空氣中也充斥著自由味道的城市,我也把握機會嚐了 spacecake、去紅燈區逛逛。希望以後有機會來阿姆工作呀 🌳

明天上課加油囉!


探索更多來自 Liz's Journey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發表留言